口腔医师必考N7
点击上方+口腔医学部+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及可通过血液传染的传染病。CD4细胞免疫功能被HIV严重破坏。
病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对热敏感,56℃,30分钟灭活,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使HIV迅速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 传染源:AIDS患病者、无症状HIV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常与HIV感染者性接触人员,静脉吸毒人员,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以及上述人员的固定性伴侣及婴儿。
临床表现—艾滋病的临床分期 急性HIV感染:流感样症状:散在性皮疹;少数患者出现头痛、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颈、腋、枕部有肿大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者从感染开始到机体可能被检测到抗体的时期称为窗口期,长短不一,平均45天。 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潜伏期。抗HIV抗体阳性 艾滋病(AIDS):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1个月以上;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腹泻;合并多种感染。抗HIV抗体阳性
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口腔念珠菌感染 口腔毛状白斑:多见于双侧舌侧缘黏膜,可延伸至舌背部或舌腹部黏膜。损害呈白色皱褶隆起,不可擦去。多见于男性。Kaposi肉瘤:可发生于皮肤及口腔黏膜。口腔中腭部为最好发部位。肿瘤呈深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或斑块,指压不褪色,其周围可有黄褐色瘀斑。 口腔毛状白斑Kaposi肉瘤
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 线形牙龈红斑:牙龈缘呈明显的火红色线状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发性牙龈出血或刷牙后出血。口腔局部治疗无效。 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 急性坏死性龈口炎,牙周炎,短期内出现牙龈溃疡、坏死,牙槽骨破坏,伴明显疼痛。 非霍奇金淋巴瘤:红色或紫色肿块,固定而有弹性,常出现在牙龈、上腭等部位 其他:单纯疱疹性口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诊断 必须要有抗HIV抗体阳性或HIV抗原阳性的实验室检测依据 初筛试验初筛试验结果阳性后,再做确认试验。 确认试验确认试验阳性时才能确定为HIV感染。
治疗 对无症状的HIV感染: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传染他人。 有症状患者: 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免疫调节治疗。 合并症的治疗针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的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局部和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 毛状白斑:无环鸟苷、更昔洛韦等。Kaposi肉瘤:采用手术切除、烧灼刮除或冷冻治疗,注意预防继发感染,可同时配合放疗、局部化疗。
预防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及主要防护措施。 用血液、血液成分及血液制品时,必须经HIV检测,鼓励与实施无偿献血制度献血、献器官、组织及精液者应做HIV检测。 防止医源性感染。 患艾滋病或感染HIV的妇女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口腔医护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 多数由针具刺伤所致,少数从黏膜感染。 有意外职业性暴露,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皮肤,或用清水冲洗黏膜。 如临床证实污染源HIV阴性,应在当日、6周、3个月和6个月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直到6个月后血清学检查证实HIV抗体阴性为止。 如污染源HIV阳性,应尽快进行预防性治疗。
梅毒 由苍白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 先天梅毒、后天(获得性)梅毒。 病因 病原体:苍白密螺旋体,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可迅速将其杀灭。耐寒力强。 传染源:梅毒患者。 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
临床表现 胎传梅毒 获得性梅毒: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晚期梅毒。 早期梅毒:病史在2年的第一与第二期合称。 晚期梅毒:超过2年。
临床表现
唇硬下疳 黏膜斑
三期梅毒舌炎 哈钦森牙
诊断 螺旋体检查:适用于早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特别是血清尚未转阳时。 梅毒血清试验: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二期梅毒黏膜斑需与口腔白斑病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足量、规则用药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治疗。 青霉素(首选)
口腔黏膜病学 感染性疾病:口腔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球菌性口炎、口腔念珠菌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过敏性口炎。 溃疡类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创伤性溃疡。 大疱类疾病:天疱疮。 斑纹类疾病: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癣。 唇、舌疾病: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口角炎、地图舌、沟纹舌、舌乳头炎。 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艾滋病、梅毒。
持续资料更新请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kn.com/ways/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