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口腔癌

中西医诊疗白癜风区别 http://m.39.net/pf/a_5777879.html

口腔癌有哪几种?多发于哪些人群?在我国每年发病数为多少?近年来发病趋势如何?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可出现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底、齿龈、腭部、颊黏膜及颧骨等。口腔癌可发生于所有人群,但多发年龄为50~70岁,中位年龄为60岁。口腔癌也多发于男性,但近年来女性患者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世界范围内,口腔癌的高发地区为南亚和中国的台湾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调查数据显示,口腔癌的年发病率为4.6/10万。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教研室的调查数据显示,口腔癌的发病率男性为1.9/10万,女性为1.6/10万。不同国家和地区口腔癌的发生部位也不一致。西方国家除唇癌外,口腔癌中舌癌的发病率最高,口底癌发病率次之。我国上世纪60年代牙龈癌发病率最高,而近年舌癌发病率却跃居第一,牙龈癌退居其次(少数地区颊黏膜癌居第2位)。

  口腔癌有哪些癌前病变或早期症状?

  癌前病变是指具有潜在恶性转变可能的病变,如果长期不治疗,或刺激源一直存在,很可能转换为癌。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包括:黏膜红斑、黏膜白斑、黏膜下纤维化、疣状增生、慢性溃疡等。口腔癌的早期症状并不十分典型,往往与口腔的癌前病变难以区分,可表现为口腔黏膜颜色发生变化、超过2周以上的溃疡、有些伴有疼痛的肿块等,另外包括舌的运动和直觉障碍,牙齿的松动,口腔的感觉异常、麻木,张口受限等也是口腔癌的早期症状。

  如今在我国口腔癌的诊疗水平如何,有哪些急需突破的瓶颈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我国口腔癌的诊治水平因地域因素差异较大,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口腔癌的诊治水平位于国际前列,而偏远地区诊治水平相对较落后。加强人们的自查和体检意识是提高口腔癌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的关键,缩小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对疾病的认识差距,提高基层口腔保健医师的诊治水平是提高口腔癌治疗效果的必由之路。单就治疗的方法来讲,目前上海地区的口腔癌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近年来口腔癌的治疗效果止步不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整合,如何在治疗开始之前合理预测疾病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敏感性。这些也是当前提高口腔癌治疗效果的瓶颈。

  如今常用的口腔癌诊断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利弊如何?

  口腔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体检、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体检是诊断口腔癌的基础,发现口腔癌主要靠临床检查,包括患者的自查和专科医生的检查。由于口腔位于浅表的腔道气管,因此易于进行体格检查,几乎所有口腔肿瘤都可通过体格检查来早期发现,但由于该检查只能观察到疾病部位和外观,确诊该疾病仍然需要进一步病活检。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前者主要指穿刺和涂片,简便易行,可反复操作,但诊断的灵敏度较活检低,组织学检查为诊断口腔癌的金标准,任何口腔恶性肿瘤的最终确诊都需要活检证实,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检查,主要是为了正确评估疾病的范围,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口腔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手术会给患者的外观、生理功能方面造成影响吗?如放疗、化疗等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反应?患者需如何应对?

  口腔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往往导致患者的功能丧失,甚至毁容。近年来,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整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口腔颌面外科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修复缺损组织的同时,近年来器官成形术普遍受到重视,例如舌、腭的成形,为了更好的整复,“动力性”整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组织修复的同时进行神经修复,获得更好的重建目的。

  放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情绪低落、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脱毛、食欲减退、血细胞减少;长期不良反应有:纤维化、张口困难、下颌骨坏死等。化疗的不良反应与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相似,另外还可能引起肝肾功能的异常。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多与医生、护士和家人进行交流,既要勇敢面对,又要通过功能康复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口腔癌治疗期间在口腔护理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家属在此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在饮食中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期间的口腔护理是口腔癌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术前评估患者症状、营养与进食能力(普食、流质或鼻饲管进食)、伤口的大小以及向患者解释可能引起的症状变化,准备好可能要应用的义齿、托板、斜面导板等。手术后需注意体位(床头可抬高15°~30°)、呼吸道护理(吸痰、气管切开、口咽通气道水肿狭窄)、伤口(有无出血、分泌物、渗液,引流量是多少)、饮食(大多需鼻饲流质饮食)、口泰擦洗伤口、吸引器清除口水等。如果进行了皮瓣修复手术,需要观察皮瓣血供(温暖、粉红、饱满、回充血反应、针刺有无血液流出),是否有抗凝等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消化道出血症状),体位一般较固定,防止剧烈头部运动,如过伸、过屈、旋转,牵扯血管蒂,不吸烟,饮食方面应避免刺激性的饮品和食物,如咖啡、可可、可乐、辛辣食物等。家属应当积极同医生和护士合作,向护士学习护理知识和方法,可参与到护理工作中。饮食方面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要求不同。

  口腔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是否有家族遗传因素?哪些人群可以算得上是口腔癌的发病高危人群?他们定期体检需要额外做哪些项目?

  口腔癌常见的病因有嚼食槟榔、吸烟、饮酒、过度阳光照射(唇癌)、不良口腔卫生、对口腔壁有刺激的尖锐物(如蛀牙、残根、制作不当或破损的假牙等)、HPV感染等。有研究显示,某些基因的异常也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但目前公认的观点认为主要还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遗传因素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上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可认为是口腔癌的高危人群,定期的体检主要包括口腔的体格检查,定期的牙科保健,对于制作不当的假牙、残根等进行纠正和治疗。

  在生活和饮食方面如何预防口腔癌?

  口腔癌是一个可以预防、可以根治的肿瘤,预防口腔癌首先要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正确的方式刷牙,加强口腔的自我检查,改掉吸烟、饮酒、嚼食槟榔等习惯,正确地进行牙齿整复都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kn.com/wadwh/11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