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播上海市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让每一个
翻开《一张老照片》,记录《身边的小人物》,道一声《你好,旧时光》!
刚刚过去的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当代“00后”初中生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未来接续奋斗的主力军。为此,第五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实践征文活动寻访实践阶段的主题定为“寻访光辉历程,书写美好生活”。来自全市16个区的7万余名初中生观展览、访长辈、做调查,写出了一篇篇接地气、有真情、耐回味的好文章。
从1月9日起,“上海升学”独家展播基地学校优秀作品,展播期间还将对各区的基地学校进行人气比拼。
让我们品读“00后”的观察与思考,为他们的努力与创意喝彩!
今日展播
上海市松江区
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佳作展台一张通北路的老照片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六年级张君佑
指导教师:王宏娟
今天整理书架时,我翻出一张“通北路海鲜一条街”的老照片。那里有我小时候的家,但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便因动迁离开了,而且那里的房子也都被拆了。如今,所有的回忆都留在这一张薄薄的相片上。
想当初,我每天放学就会拉着奶奶的手,急切地去买通北路某一个小摊上的葱油饼吃,但每次去都要排队。我那时很不解,为什么那阿姨做得那么快,我们还总要排很长的队呢?
那时候的我,喜欢吃通北路平凉路口的“阿兰猪排”。那里也经常要排十分钟的队,排队的人像一条长龙似的,从街口排到街尾。一个师傅坐在那里,用啤酒瓶把一块块猪排砸扁,听他说这样猪排会更嫩、更好吃,收钱的阿姨也常常帮他一起砸。当猪排炸好时,师傅会在那刚出锅的香喷喷的猪排上撒点调料粉,再用大剪刀把猪排剪成一条条的,放在一个盒子里,再浇上一些番茄酱,配上几根细细长长的木签。有些吃客会让他们就加点鲜辣酱油,据说那是传统吃法。每天晚上,“阿兰猪排”的灯光亮在海鲜一条街的街角处,为这条美食街增添了又一样美味。
除了“阿兰猪排”,我还记得通北路上的一家汤圆店。他们家的手工汤圆做得非常好吃,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卖完了。以前我每天上学前,都会去那儿吃四个鲜肉汤圆,有时候去晚了,老板娘也会特意留几个。
随着动迁,“通北路海鲜一条街”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路两旁都是被砖头砌死的大门,有时我从门隙中往里看,屋顶没了,房子也只剩下框架了,里头只有碎砖。估计再过几年,连这些碎砖也不会有了吧,甚至这些房子也会消失,这里将会出现新的房屋吧。
但我相信,“海鲜一条街”尽管没有了,可只要有这一张老照片,有些东西会一直保留着的。回忆至此,我把这张老照片小心翼翼地收藏在我的相册中。
一张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六年级戴璘
指导教师:王宏娟
我打开厚厚的相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掉了下来,我十分好奇,弯腰捡了起来。上面有着一栋栋老房子,弄堂间挂晒着衣服……
我想找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于是便问爸爸。爸爸看了看这张照片,感慨万分,和我讲述了当年的事情。
“这是我们以前的老房子,我一直居住的地方。一大清早,老人们一起锻炼,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舞剑,有的练武术,买菜归来便围坐在一起捡菜。到了晚上,弄堂里更是热闹,锅碗瓢盆一起奏响,能闻到各家烧的是什么菜,大家也都会把自家烧的菜分享给别人吃。那时的邻里关系十分融洽,大家各搬一把小椅子,坐在弄堂里聊天是常有的事。小孩子放学回家后,也会一起在弄堂里玩,各种体育运动玩得不亦乐乎!”爸爸滔滔不绝地说着。
当我问到他最爱在弄堂里玩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乒乓球!”爸爸说,当年的乒乓球台和乒乓球拍远远不及现在先进,大家拿两个方凳,把一块大木板搁在方凳上,台面就算做好了;再拿两块砖放在桌子中间,一根晾衣杆放在砖上面,把毛巾放在晾衣杆上面,网就算做好了。于是,大家拿着各自的乒乓球板,开始打起来了!尽管条件简陋,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玩耍时的心情。
听完了爸爸的描述,我觉得虽然当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大家玩得十分开心,邻里之间也有很多的交流。周末,我拿着这张照片,恳求爸爸带我去照片上的老房子那边看一看。爸爸开车带我去了。我拿着那张照片下车,站在拍照的位置,举起照片作了对比:一栋栋老旧的房子早已不见,变成了高高的楼房,周围有很多绿化、公园和娱乐场所。
如今举目都是充满科技感、现代感的景观,但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建筑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我们要适当地保留一些老弄堂,让它们成为历史的见证。
学校风采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简称“佘外实验”)是年9月新开办的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学校借助佘山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及内涵,以专业的管理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开放的办学视野、科学的课程体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办学、高品位育人。秉行“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厚德、慎独、创新”的校训,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kn.com/wadwh/1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