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常见病辨别及防治完全版,先收藏了再
5.车轮虫病[病原体]为壶形科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等两属十多种。种类多,分布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症状]可以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类的体表、鳃部和鼻孔等处。侵袭皮肤的种类体型比较大,侵袭鳃瓣的种类体型比较小。此虫对幼鱼危害最大。一般在面积小、水较浅、密度大、水质较脏的水体中最容易发生,常造成大批鱼苗死亡。当大量车轮虫侵入鱼体时,病鱼分泌大量粘液,形成一片白斑。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变淡,体质消瘦,游泳缓慢,,离群独泳,浮头水面,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侵入鳃器中的虫体,破坏鳃组织,引起细菌感染,使鳃丝腐烂,造成窒息死亡。车轮虫的繁殖温度为20~28℃,和热带鱼的适宜水温相一致。在水体小而浅、食料不足、放养过密的条件下,若有车轮虫病原体存在,饲养鱼很容易患病。[防治方法]可用2%食盐水浸泡病鱼15~20分钟,或用8%硫酸铜溶液浸泡15分钟,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的硫酸铜泼洒,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洒入鱼箱,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五、单殖吸虫引起的疾病1.指环虫病[病原体]为指环虫科、指环虫属的许多种。指环虫系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虫卵的孵化时间依温度的高低而定。在28~30℃的水温中,1~3天可孵化发育成纤毛幼虫,,附着于鱼鳃上发育成为成虫。虫体有可感觉光线明暗的眼点,如果遇到鱼的阴影出现,虫子就会追逐前往附着于鱼的体表,先期在表皮,l~2天可爬到鳃部。[症状]指环虫分布很广,在夏、秋季流行,病鱼一个鳃片上往往可以有60个以上的虫体。指环虫病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对幼鱼杀伤力颇大,但对健康的成鱼并无大害。病鱼初发病时症状不明显,随着寄生虫体的增多,鳃丝组织遭到破坏,鳃盖上的粘液不断增加,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微微张开而难以闭合,鳃失血,鳃丝转为暗灰色或苍白色,精神呆滞,游泳缓慢;严重时停止摄食,呼吸困难,逐渐消瘦而虚弱,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治疗方法]可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敌百虫溶液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三(3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o.1ppm)的敌百虫溶液泼洒,或用百万’分之二十五至四十(25~4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2~3天,或用百万分之一百八十(ppm)的甲醛溶液浸泡l一1.5小时,或用百万分之二百五十至三百(~卯m)的甲醛溶液浸泡30分钟,2天后重复一次,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泡3天,或用百万分之一百(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洗1小时,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2.三代虫病[病原体]三代虫没有眼点,据此特征,容易与指环虫区分开来。三代虫营胎生生殖,在每一个成虫的身体中部,可见到1个椭圆形的胎儿(第二代),而在胎儿体内,又开始孕育着下一代(第三代)的胚胎,故称之为“三代虫”。三代虫繁殖的最适宜水温为20℃左右,因而4—5月为其繁殖最盛的季节,也是此病最流行的季节。[症状]三代虫在成鱼、鱼种和鱼苗体上都可寄生,而对鱼苗和鱼种危害最大。较大的鱼体上虽有三代虫寄生,但症状往往不明显,危害也较小。患三代虫病的幼鱼,鱼体开始褪色而变得苍白无光泽,体表粘液增多;鱼鳍下垂,末端卷曲且逐渐裂开;呈现极度不安状态,时而狂游于水中或急侧游于水底,企图摆脱寄生虫的骚扰,继而食欲不振,游泳迟缓,逐渐消瘦,严重时引起病鱼死亡。鱼鳃上寄生三代虫后会造成呼吸困难,不久即窒息死亡。[治疗方法]与指环虫病的治疗方法相同。目前为止,治疗此类吸虫病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首推甲醛(福尔马林液)。用福尔马林液驱杀吸虫时,其剂量一定要足,否则会导致吸虫产生耐药性,形成具有抵抗力的突变种,而使药物难于驱杀。一般用药有两种方法:一是低剂量长时间,如用百万分之二十至四十(20~40ppm)药浴24小时后,进行换水二分之一以上;二是高剂量短时间,如用百万分之二百至二百五十(~ppm)药浴1小时后,进行换水90%以上。由于病鱼被吸虫寄生时需氧量较大,故在治疗中要不断打气增加溶氧。 3.双身虫病[病原体]为双身虫届的许多种类。成虫具有两个虫体,像两把刺刀或匕首在刀柄部位相互交叉地合并,形成“X”形的特殊形状,故称之为“双身虫”。[症状]幼虫从卵中孵化,全身具纤毛,在水中游泳一个很短的时间,就附着在鱼体上成长为成虫。双身虫通常寄生在大鱼的鳃间隔膜上,吸食鱼血,破坏鳃组织,对鱼有一定的危害,但一般寄生的数量不大,危害不严重。[治疗方法]与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相同。
六、绦虫引起的疾病1.九江头槽绦虫病——广东称干口病。[病原体]为九江头槽绦虫。成虫扁带形,由许多节片组成。[症状]头槽绦虫用它的头槽吸附在鱼的肠壁上,吸取寄主的营养,严重感染时,前肠形成胃囊状扩张,造成机械阻塞。病鱼食量减少,身体瘦弱,体表黑色素增多,并离群独游,口常张开,严重时可导致大量死亡。[治疗方法]近年来,七彩神仙鱼等热带鱼感染相当普遍,但治疗较难。可用1.5%~2.0%的卡马拉剂配成药饵投喂,同时停止喂饲活饵,以控制病情。2.双线绦虫病[病原体]为双线绦虫的裂头蚴。虫体扁平,肉质肥厚、白色,称“面条虫”。双线绦虫的第一中间寄主是桡足类(如各种剑水蚤)。 钩球蚴进入其体腔中经过9—10天的发育,变为成熟的原尾蚴。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鱼吞食了感染原尾蚴的桡足类,原尾蚴在鱼类体腔内发育,通常要到第二年才能达到侵袭期。终寄主为食鱼的鸟类。原尾蚴在终寄主的肠内发育,很快就变为成虫。 [症状]双线绦虫的幼虫寄生在鱼的体腔内,使寄主腹部膨胀。病重的鱼常在水面缓慢地游动,甚至侧着身体或腹部向上。剖开鱼腹,可看到体腔内充满白色带状的裂头蚴。由于它的寄生,使寄主内部器官受压而逐渐萎缩,正常机能受破坏,生长停滞,身体瘦弱;生殖器官会被完全破坏,而导致不孕。有时裂头蚴还破坏鱼的腹壁,钻出体外,导致鱼死亡。 [治疗方法]双线绦虫病分布很广。近年在七彩神仙鱼等喂食活饵的热带鱼中感染相当普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治疗原则和方法与九江头槽绦虫病相同。七、线虫引起的疾病1.毛细线虫病[病原体]为毛细线虫。雄虫体长1.93~4.15毫米,雌虫体长4.99—10.13毫米。[症状]寄生在鱼的消化道里,以头部钻进肠壁粘膜层,破坏组织,使肠内其他致病微生物侵入肠壁而引起炎症,严重时可致鱼死亡。单纯患毛细线虫病,因虫体吸取营养,使鱼体瘦弱,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毛细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卵才开始分裂。当水温为28~32℃时,经过6~7天发育成为幼虫。幼虫通常在卵内而不钻出卵壳,成为感染性含胚卵,其他鱼吞食含胚卵后再感染。[治疗方法]一般防治不易。2.嗜子宫线虫病病原体为嗜子宫线虫属的—些种类。由于虫体—般表现为红色,故俗称“红线虫病”。比较常见的病原体为鲤嗜子宫线虫、鲫嗜子宫线虫和藤嗜子宫线虫。鲤嗜子宫线虫的雌虫,雌虫寄生于鲤等鱼类的皮肤下,使鳞片竖起,引起皮肤、肌肉发炎和充血。在皮肤发炎处,往往引起水霉病并发,严重时造成病鱼死亡。此病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鱼。雄虫寄生在鳔内和腹腔内,细小如发丝,透明无色。此种线虫为胎生。幼虫被大型剑水蚤所吞食,幼虫在剑水蚤体腔中发育,鱼吞食剑水蚤而感染。 鲫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在鲫的尾鳍上,有时可寄生在背鳍和臀鳍。病鱼除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外,一般不致引起死亡。雄虫寄生在鳔内和腹腔内,细小如发丝,透明无色。生活史与鲤嗜子宫线虫相似。幼虫在水中最长能存活13天,中间宿主为剑水蚤,鱼类吞食带有这种线虫幼虫的桡足类而感染。 藤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在鲤科鱼类的背鳍和臀鳍,有时也寄生在尾鳍。对寄主的致病情况和鲫嗜子宫线虫大致相同。雄虫寄生在腹腔内,细小如发丝,透明无色。八、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1.锚头鳋病——又名针虫病、铁锚虫病。[病原体]为锚头鳋。锚头鳋寄生在鱼体上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个阶段。童虫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壮虫体粗壮,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肠管不断蠕动,体后挂有一对绿色的卵囊。老虫体色混浊,体软,手拨动时无弹性,无卵囊,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一类的原生动物,这时虫体己接近死亡。锚头鳋在水温25~37℃时只能活20天左右;在春、秋季则可活一个月或稍长。秋末感染的锚头鳋,有少数能在鱼体上越冬,大多数在冬季死亡。 [症状]锚头鳋病的发生,有急性和慢性两种不同的类型。急性感染时,能使鱼在短时期内大量死亡。由于大量的第五桡足幼体感染鱼体,破坏鱼体组织,同时又大量吸收寄主营养,使鱼呈现急躁不安,甚至缓慢游于水面,不摄食,造成大量死亡。慢性感染常因寄生部位的周围组织发炎红肿或组织坏死,水霉菌和细菌侵入伤口,引起其他炎症的并发症。虫体露出鱼体皮肤外的部分,常有原生动物及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灰色的棉絮,故有称之为“蓑衣病”。在此情况下,影响病鱼的活动能力,同时寄生虫又吸取寄主营养,使鱼体极度瘦弱,造成病鱼慢慢死亡。 锚头鳋适温性广,为12~33℃。因此热带鱼周年均有可能感染此疾病。 [防治方法]可用百万分之零点三至零点五(0.3~o.5ppm)敌百虫溶液杀死锚头鳋幼虫,每隔半月一次,病鱼还可用百万分之五至八(5~8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鲺病——又称鱼虱病。[病原体]为寄生甲壳动物。活体透明,与寄主的体色很相似。外形似臭虫,又有鱼虱病和鱼龟病之称。鲺可牢固地附着在鱼体上,又能短期在水中自由游动,故能从一条鱼转移到另一条鱼的身体上,也能随水流传播到其他水体中。 [症状]鱼鲺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吸取鱼的血液,使鱼体逐渐消瘦。在取食时用口刺和大颚刺伤或撕破鱼的皮肤,造成许多伤口,促使感染水中的微生物,从而引起病鱼死亡。此外,鲺用口刺吸血时所分泌的毒液对鱼有刺激作用。因此,病鱼在水中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每尾鱼只要有几个鲺寄生,就能引起死亡。鲺病流行区域很广,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尤以6~8月最流行。 [治疗方法]可用百万分之零点二五至五(0.25~5ppm)浓度的敌百虫溶液浸洗病鱼,也可用镊子摘除,还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六六六溶液浸洗,或将鱼放入1.o%~1.5%食盐水中,经2~3天即可驱除寄生虫。3.五爪虫病[病原体]为腔肠动物五爪虫。该虫生命力强,身体任一小部分均可以再生成为完整的个体。其繁殖力特强,可由身体各部萌芽繁殖,粘附在水族箱玻璃面上,一星期后可遍布整个水族箱。[症状]鱼体粘附上五爪虫,皮肤被咬伤发炎。由于五爪虫吮吸鱼体血液,鱼体渐渐消瘦而死亡。[治疗方法]发现五爪虫时,如系少数,可用镊子夹除;大量发生时便难以清除,只有把鱼和水草移出,小心清洗消毒。整个水族箱进行全面消毒,用刀片铲除玻璃面上的萌芽体,再以百万分之五(5ppm)的高锰酸钾杀灭,也可在水族箱中放养珍珠马甲鱼或接吻鱼捕食五爪虫。
九、非生物引起的疾病1.头部穿孔病当鱼饵料中部分地或完全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等营养素,或由于鱼受鞭毛虫类感染而导致食物运行到肠内时,这些营养素被寄生虫所吸收。同时由于大量的鞭毛虫类的感染而减弱寄主肠内粘膜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症--穿孔病。 当鱼体内缺乏钙、磷和维生素D等必需营养素中的任一种时,其皮下组织就会开始成块状的分解,尤其是在头部的软骨组织。起初这些病变并不易察觉,因发病部位的表皮依然完好,直到各个病块被撕裂,白色的软骨组织被分解而成的物质开始渗漏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分泌物会穿透周围的组织,最后流到伤口外面来。从鱼的外表可发现在头部及眼睛周围出现1—3毫米的蛀洞,看起来就像—条条小白虫由皮肤内钻出来—样。至于大—点的洞,像几毫米直径宽的塞子被顶出来一样,洞孔随时间而扩大。 治疗时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在食物中有规律地添加足够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穿孔即可愈合。同时在水中添加碳酸钙和硫化镁,可以加速康复的过程及预防患穿孔病。2.紧迫症当水体的水温、pH值、硬度等的变化太大时,鱼便会缩成一团,若处理不当,常会因其他病原之混合感染而导致此病。 处理方法应着重于预防,注意水质和水温的变化不要太大。新水加入时注意与旧水慢慢混合,让鱼逐渐适应新水。当鱼病发生时,注意维持水质稳定。若水质不良,要以适宜的水大量更换,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病原体感染。3.碱性病当水质呈现极端的碱性时,鱼很容易患此病。病征为鱼鳍出现松软无力,唯一的防治方法为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洁净和pH值适宜。4.烫尾病当养鱼的水过老,绿苔过多时,金鱼常患此病。其病因主要是,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饥饿的鱼没有饵料可摄食,被迫摄取绿苔之类的食物。一部分绿苔被鱼摄取而消化,另一部分绿苔碎片到了鱼的鳃器,随着血液循环而输送至鱼的尾鳍之微血管中;在阳光照射下,这些绿苔碎片增生许多细胞,便在尾鳍中形成1个大泡。严重时,使尾鳍血管破裂,或断去部分尾尖;轻者在尾鳍叶上生长许多泡点,鱼的头部朝下,尾鳍朝天,浮在水面。一旦发现这种病鱼,应立即将其移入清水中,次日便可恢复正常。 平时注意养鱼的水不能很长时间不换,尤其是夏季气温很高,绿苔生长很快,要勤换水。投喂饵料的时间应适当提早,上午九时以前喂完,数量要适宜,使鱼不吃其他食物。5.皮肤充血病通常由于光照不足、水质不良及热带鱼受过多次的新水刺激而引起,在梅雨季节和气温多变季节尤为明显。病鱼体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斑块,布满身体两侧,而且精神异常呆滞,食欲明显减退,轻者影响热带,重者导致死亡。热带鱼中的金头神仙鱼、红眼神仙鱼尤为明显。 防治方法:将0.2克呋喃西林粉加百万分之二百五十(ppm)食盐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分钟,或用这一浓度配方,泼洒在水族箱中,经数次用药可见皮肤血斑褪去,恢复其原有色彩;或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小时;或用食盐泼洒。同时延长鱼缸中日光与灯光的照射时间。6.烂鳍病当水质不良,长期处于混浊状态,受新水刺激过多,pH值不适宜,以及鱼体吃不饱而相.互厮咬导致细菌感染,致使鱼鳍腐烂。 防治方法:可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消毒;或用千克水加入3~5片痢特灵,进行浸洗消毒;或在千克水中加入5—8片土霉素进行浸洗;或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10小时;或用庆大霉素溶液浸洗。此外,必须注意调整水质的酸碱度。7.萎瘪病在放养过密、饵料不足时,鱼体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使鱼体干瘪、消瘦,头大尾小,背部薄如刀刃,体色发黑。终致萎瘪而死亡。 注意给予足够的饵料,增加营养,鱼体很快便可恢复正常生长。8.缺氧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水体中氧气含量低,使鱼因缺氧而导致大批量死亡。当晚上关掉水族箱中的充氧机,翌日凌晨鱼儿均要浮到水面呼吸,即俗称为“浮头”。如若关机时间过长,水中含氧量低于鱼类的耗氧量,鱼下颌皮肤伸展,上面布有充血的微血管。如若含氧量继续降低,鱼的呼吸更加困难,此时鱼性情暴躁,乱窜乱跳,以致奄奄一息,最后死亡。 对缺氧,应以预防为主,配备充氧机(泵),注意适时换水。否则,由于鱼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废气可溶于水,当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量过高,会导致鱼类发病。
9.感冒症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鱼体与水体温度相差仅为0.1度左右。如果水温突然变化,温差超过5度以上,鱼就有不适应感,甚至会患感冒,食欲降低,行动迟缓,游泳不正常,甚至漂浮于水面,渐渐失去活力而挂。预防方法为在换水时等温换水,注意新水和陈水要保持一定比例,除非发生特殊性水质恶化才能将水全部更换,但要注意控制换水温差不超过5度,便不会患病10.外伤 鱼体表面有一层粘膜,起着保护体表不受细菌侵袭。当鱼受外伤后,容易感染细菌或霉菌,引起二次性疾病。因此,当鱼受外伤时,应及时治疗,以免感染。 治疗时,可直接在外伤处涂抹红药水(应避免涂及眼部),或将病鱼浸泡在百万分之一至二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呋喃西林等)稀溶液里。还可在受伤处涂抹消炎药物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然后浸泡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四环素药液中。
11.蒙眼蒙眼大多是因为水质差引起的,污浊的水中各种有害细菌滋生严重,在这样的水中生长,即使身强体壮的热带鱼品种也会被有害细菌入侵患上蒙眼、烂鳍、烂肉、水霉等疾病,而且污浊的水质也不适宜热带热带鱼。所以最好换水.以后要保持水的干净.蒙眼病可以这样治疗;A、用1%的食盐水浸泡鱼体。B、市售的治疗药品有爱斯拉奇眼病特效药,皇牌特效药。1、加盐,第二天换水1/2。2、加抗菌素。3、加黄粉。4、加杀菌水。
12.营养和应激引起的出血病1、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2的缺乏 经过试验证明,饲料中缺乏以上维生素,都会引起鱼类出血。维生素C缺乏,会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血管末稍在应激状态下,出现无破损性的皮肤出血。维生素K缺乏,会延长血液的凝固时间。一般正规大厂不会有维生素的缺乏,小厂因添加剂管理不善或其它原因,造成维生素失效,最后出现因维生素缺乏而导致出血现象。2、喹乙醇、黄霉素的添加 喹乙醇作为抗菌促生长类药物,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能起到类似激素的作用。如大量或长期使用,会产生很强的副作用,如抗应激能力差,鱼体易受伤出血,运输死亡率高,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喹乙醇具有累积毒性,喂幼鱼时喂了含喹乙醇的饲料,其副作用到成鱼阶段才能显现出来。国家已经禁止在水产饲料中添加喹乙醇。黄霉素也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但也会出现抗应激能力下降的现象,尤其是和喹乙醇合用,其毒性会加强常见鱼病病原菌说明:细菌性烂鳃病:柱状嗜纤维菌属纤维粘菌科革兰氏阴性。白皮病:柱状嗜纤维菌。白头白嘴病:尚未完全查明,是一种与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相似的病菌。赤皮病:荧光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科革兰氏阴性。竖鳞病: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表现为腹水病出血性疾病。三种菌都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肠炎病: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弧菌科。革兰氏阴性菌。打印病: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革兰氏阴性菌。鲤科鱼类疖疮病:点状气单胞菌,属弧菌科。革兰氏阴性菌。鲑科鱼类疖疮病:杀鲑气单胞菌。烂尾病:温和气单胞菌,革兰氏阴性。尼罗罗飞鱼溃烂病:嗜水单胞菌嗜水亚种。革兰氏阴性菌。
肠炎和内寄肠炎和内寄确实难以区分.因为有时候肠炎也是由内寄引起的.肠炎也有拉白便的.更容易混淆.就肠炎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是件好事.通过讨论把事情弄清楚对今后养彩很有帮助.老猫开个头,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个帖子完善起来.一.肠炎有几种:1,内寄引起的肠炎.此类肠炎通常难以和内寄区分开来.眼睛,体色,神态,与内寄几乎相同.只能从食欲和粪便来区分,内寄的鱼食欲不减,肠炎多数厌食或拒食.内寄的粪便通常是空心或分段的白便,肠炎的鱼很少有便,或是脓样白便.2.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此类肠炎的鱼表现为厌食或拒食.神态呆滞,有时伴有体色变暗或发黑.大多时间表现出离群,面壁状态.粪便多数为散便,或脓样白便.3.水质变化过大引起的肠炎.此类肠炎鱼的表现是体色发黑.缩鳍.聚堆.粪便表现多为拖便,最长可达10公分左右.4.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此类肠炎表现除了发黑,缩鳍和聚堆外,最大的特征是腹涨.是肠炎中最容易死鱼的.粪便多为脓样白便,也有拖便的.二.肠炎的治疗:1.内寄引起的肠炎,一般治疗内寄引起的肠炎以打虫为主.既然是内寄引起的,把内寄治好了肠炎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何况很多成品药本身就有治疗内寄和肠炎的双重功效.这里主要介绍成本比较低的兽药或人用药.
A:小型虫内寄引起的肠炎,粪便为实心白便或拖便.一般用甲硝唑加痢特灵治疗比较有效.公升水各下4~6粒.药浴三天.或者看到有大量白便排出即可停药换水.也可以用肠虫清药浴.每片公升水.注意.这里的一片是指两个半片.因为肠虫清两片药药性不同.其中有一片是缓冲剂.很多鱼友不明白,结果中毒的很多.药浴也是三天或有大量白便排出后停药换水.以上两种药对温度没有要求.B:大型虫引起的肠炎:一般打大型虫的成品药比较多,但价格昂贵.这里推荐使用兽药.盐酸左旋咪唑.和氯苯胍片.公升水4~6片药浴三天.或看到有虫体排出即可停药换水.对温度也没有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看到虫体最好马上捞出,避免被其他鱼吃后引起二次感染.二.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治疗比较简单.痢特灵就可以搞定.公升水4~6片,药浴三天.或者看到索食粪便正常也可停药换水.三.水质变化引起的肠炎:类肠炎几乎可以不用治疗.通过调整水质静养几天就可以不治而愈.四.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这类肠炎治疗起来最麻烦.体色不变的,可以用氟哌酸药浴.公升水4~6粒.药浴3~6天,看到腹涨消失可以停药换水.药浴期间要禁食.体色变黑伴有缩鳍.烂尾的可以先用土霉素硫酸铜和盐消炎.同时加入氟哌酸也可以.最好的办法是在鱼还能吃的时候用土霉素或氟哌酸拌入饲料喂食.见效比较快.一天一次连服三天.或者看到脓样白便排出停药.用量是每公斤饲料一片
鱼突眼、蒙眼、头洞的治疗一、病鱼症状:凸眼4天后,右眼越来越突出。可能有1公分,而且右眼眼圈处也开始腐烂。治疗方法:每天往缸里放2粒氟哌酸。放药的时候,把过滤材料中的活性碳取出,晚上再用事先化开的1粒浮氟哌酸涂在眼。30秒后把鱼再放回水里。痊愈时间:11天病鱼症状:凸眼治疗方法:单缸、停食、水温提升到30度。加入百必除鱼药和甲基蓝药浴。A加入双倍的硝化细菌改善水质。天换三分之一左右的水,换水后补药。药浴见效后,第5天开始喂食孵化的丰年虾易消化。痊愈时间:8天二、病鱼症状:凸眼,蒙眼治疗方法:纯物理治疗罗汉蒙眼、凸眼病换水一半,六十厘米的缸下粗盐两大碗,将浴缸温度调高至32度,关灯静养,至第二天晚继续换水三分之一,再加盐一碗,温度调高到33度,静养,至第三天晚继续换水三分之一强,加盐一碗,温度调高至34度,静养,严重者,每天两次将病鱼捞起(病眼一边向上,以防碰伤)用链霉素眼药水滴眼,效果明显。痊愈时间:7天三、病鱼症状:头洞+凸眼治疗方法:以60*30*40的药浴缸为例:1.惠宏的百必除每天2-4公匙,庆大霉素4只药浴3天换水一半,药浴6天一个疗程。用小刀将患处的表层处理一下,塞入黄粉和青霉素粉的混合物,换药2天一次,直到患处表面结痂好转。(轻度的只药浴就行,不用处理患处,以免留下过大的疤痕)。加温.打氧.停食.关灯.撤掉过滤切记罗汉鱼的神经系统与人类近似,用药量不要超过人体用药量的1/6。痊愈时间:不详四、病鱼症状:头洞+凸眼治疗方法:疗程一:惠弘的百必除+惠弘的特灭菌(按说明下药,两药比例为1:1),升稳至32度,加强打氧,三天后换水1/3补药,第七天把水位降到原高度的1/2加盐1%,2小时后恢复原水位.后一星期(恢复期)每天换水1/4。疗程二:缸内留水一半,加盐1%,2小时后恢复原水位,按照原处方加百必除和特灭菌,补充甲硝唑3克/升水,药浴三天后换水一半,按照20ML福尔马林/公斤水比例药浴半小时然后%换水注意:1、治疗期间如发现鱼缸中有白色便便要及时捞出2、治疗期间最好停饲,也可少喂点血虫,但一定要保持好水质.3、因最后要%换水治疗最好用治疗缸治疗,同时治疗缸治疗可以少用些药,这两种要不便宜啊。实在没有治疗缸的就用原缸治疗了痊愈时间:不详五、病鱼症状:凸眼+蒙眼+头洞+肠言(少量半透明黄色油壮便)病因,六鞭毛虫爆发:治疗方法:隔离病鱼到治疗缸,同时原缸彻底高浓度高锰酸钾消毒清洗,滤材全换,提温,困水,停食,平时温度30度治疗期间温度34度(根据鱼的承受能力可以逐渐提高),疗程一,L水下庆大霉素40万单位放土霉素4片,痢特灵6片,加强氧,关灯静养,3天换水1/2,补药。治疗过程水会很浑,治疗缸可以放一片滤棉,不要多放。疗程二,治疗过程中头洞如发现逐渐破头,辅以,甲硝唑片+青霉素共研细抹,用棉签涂抹患处。如凸眼头洞明显逐渐恢复,鱼有进食欲望(特殊情况,肠炎有所好转,因治疗时间过长,鱼没有食欲),将鱼放回原缸,加强水质管理,加强水的循环,少量喂食,一天一次,根据肠炎的恢复情况也可!掺1/4片痢特灵(成鱼)投喂。病鱼逐日可恢复健康。注:蒙眼,为凸眼的病发症,即使凸眼完全恢复正常,蒙眼也不能马上恢复。当其他症状恢复后,加强换水,加强过滤,蒙眼会逐渐恢复。(2个月彻底恢复都很正常)痊愈时间:因病发症过多,彻底恢复健康时间较长,40天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壒鑹插尰闄?鍖椾含閭f墍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kn.com/wahl/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