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一个人20岁30岁40岁50岁
陆奇来源
奇绩创坛(founders-first)
随着中国进入技术驱动的时代,我们创造价值的方式都将发生变化。
那么,我们要如何洞察技术创造价值的趋势呢?
我们都在谈“价值投资”和“创造价值”,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数字化创造价值飞轮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我们要如何去把握这些机会呢?
近日,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博士复旦大学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对当下很多问题的观点,以及他分析时代大盘的思考方法。
-01-“中国+技术”是历史性市场机会1、中国进入技术驱动时代首先,对创业者来讲,需要洞察大盘的格局。今天中国创新已经处于不一样的格局,去年(年)是一个分水岭。因为人类历史基本上是由黑天鹅事件决定的,小概率事件影响很大。年的全球新冠疫情使得本来可能是三十年、四十年之后发生的事情,全部拉近加速了,四大核心趋势被拉得很短。第一,数字化的社会基础。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已经无法想象在没有数字化的社会基础上工作和通讯等。第二,开拓生命科学新前沿。任何现代经济,都有国防作为基础,国防过去是防人,未来是防看不见的敌人(如病毒),同时,生命科学本身也在高速发展。第三,可持续能源。人类历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状态,能源已经没有办法按照原来的结构持续下去,从我们能够看到的整个工业大局而言,未来十年最大的产业很有可能是可持续能源带来的产业。第四,全球中心向亚洲转移。不光是经济中心,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也在向亚洲转移。这四个大趋势被拉得很近,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它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开放市场”在驱动。接下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主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技术”,这里面有多个驱动因素:第一,中国必须自建核心的技术生态。第二,科学本身在高速发展,进入新的发展范式,和创业创新分不开,我一会儿会讲我们的观察和想法,包括为什么大学、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关联度越来越紧。所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毫无疑问是“中国+技术”,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市场机会。举一个例子,奇绩创坛的投资机构LP之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他们投我们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中国+技术”。这个盘子是否很大?是。在这个大盘里面,像YC这种模式会不会成立?会。像陆奇这样的团队是否值得投?是。逻辑很简单。同时,经济发展的宏观大盘很重要,包含需求、供给、流通等基本要素;消费升级,中国在消费端,需求在往上走,品牌有溢出性,大家都懂新消费的机会;城市化还有二三十年要做。人口结构有挑战也有机会;多元化阶梯结构很重要。这一点,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没有这个概念,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才有所理解。几年前美国前财政部部长LarrySummers,原来是哈佛大学校长,他找我讨论一个问题。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为什么有全球一流的互联网公司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呢?我当时没有完全思考清楚,但是事后我觉得答案是这样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阶梯性的,中国的第一梯队和美国差距不大,不少高科技公司甚至和美国同类没有太大的区别。对创新而言,中国的阶梯性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在美国这种体系长不出美团,长不出拼多多等,原因在于它的劳力结构和产业结构:比如美国的农业都已经工业化了。北美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像世界上其它地区,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现在技术驱动时代。中国的创新溢出到北美之外的地域更容易,中国出来的创新结果更容易去东南亚、欧洲、非洲、拉美等。在市场环境上还有新基建和“十四五”,以及“双循环”这个大盘。总体我们可以有逻辑地讲,中国今天的大盘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有非常独特的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机会充足的时代。读懂大盘,就要做符合时代属性的事情,那就是技术驱动。2、技术驱动时代,如何分析未来趋势技术永远和需求挂钩,技术驱动,需求拉动,同时用市场加速,这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特征。如果是技术推动,就和产学研分不开。在一个不是技术推动的经济下,其实大学、科研机构和主流的企业关联并不强,大学归大学,企业归企业。但如果是技术驱动,它们的连接则很紧,核心是一个闭环,从政府开始,用政策投入支持大学、研究机构做基础建设,然后有一个早期创业创新生态,让这些创业公司无处不在地、从零到一去追求技术商业化的机会。在这个闭环中,创新创业是很特殊的一点,它是一股力量,无处不在。任何一个可商业化的机会都有人驱动,从中就会长出一些主流企业,他们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产生更多的税收给中央政府,各级政府再支持科研,这是一个大的闭环。在这个闭环当中,产学研的关系需要紧密连接,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和创业生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更多更大的机会,但是从技术到商业价值的路径更长更复杂,关键是洞察,看清楚未来的方向,用行动来把握住机会。如何来洞察?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思考的体系。如何看清未来?从技术到市场商业价值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如何用一个清晰的方法帮助我们每个人都看到未来,看得很深,看得很远,从而去把握好这个机会?洞察未来,起点要认识本质。价值的本质是什么?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有了对本质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先看结构:结构是一个复杂体系里面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稳定关系;然后我们再看发展体系,它是形成新现象的机制;然后再看趋势,它是通过驱动力形成未来状态。这里要讲趋势,必须知道驱动力。人的驱动力永远是不断地追求知识和财富,人类整个历史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断追求知识和财富。需要指出的是,财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通用能力。基于这些,我们来判断“技术如何创造价值”?-02-洞察技术创造价值的趋势1、分析框架:洞察技术创造价值的未来趋势
1)价值的本质是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
很多人都在说价值投资,或者创立一家有价值的公司,那么价值的本质是什么?我看了不少关于价值的讨论,发现很多都是用价值定义价值,是自循环。
定义价值,我总结自己目前的思考,我认为价值本质上是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现在和未来通过市场来持续满足用户和客户需求的能力”。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a.用户和客户在市场上有区别,他们未必是同一个人,客户是付钱的,用户是使用者,他有可能付钱有可能不付钱;b.价值的本身是满足用户和客户需求的能力,本质是一种能力;c.它是“现在和未来”满足需求的能力,它必须具备持续性;d.它必须通过市场。这个定义里面缺一个字都不是价值。简单举例来说,如果你有一个工厂,或者你有一个研究机构,你在持续打造未来满足人类需求的东西,那你就有价值。这是价值的本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人类需求去做。
2)技术的核心是用信息来组织能源转化,满足人的需求
技术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我先讲技术的本质,很多人对技术有认知上的误区。
第一,它是基于自然现象;第二,它有相应的科学理论可以解释这个自然现象;第三,它有一个信息过程,它是可编程的;第四,它有一个能源转化过程,它同时是可执行的;第五,用信息来规划能量转化,去满足人的需求;不管是生物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都是能源转化,没有别的途径。总结一下,技术的内核是用信息+能源去改变自然现象,满足人类需求。技术和人的需求是分不开的,这是技术的核心结构体系。
3)技术创造价值的关键:用长期主义把握好价值创造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技术的发展体系永远是从科学中用科学的理论开发技术,同时技术也在经济开发体系里面创造新的财富。价值的发展体系是经济体系,比如市场,市场是一个财富创造体系,它让技术在这个体系里面更好地找到需求来落地。
这里大家需要想清楚的是,价格和价值是两件事情:
公司的价格是在某种市场环境下对价值的评估,比如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公司的价值是满足需求的能力,现在和未来通过市场来持续满足用户和客户需求的能力。要做好一家创业公司,要真正创造大量的价值,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因为市场环境永远在变,但不变的是“人类的需求是否被满足”,所以技术创造价值的核心关键是长期主义。
要做好一家创业公司,我们要长期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kn.com/ways/1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