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花斑癣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阳阳,王平,丁承,刘娇等,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医院皮肤科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6).
花斑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易发生于脂溢部位如躯干上部和肩部,较少发生于面部。面部花斑癣具有独特的发病年龄与发生部位,与某些发生于面部的皮肤病难以鉴别。由于本病较为少见,临床分析报道较少,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集的16例面部花斑癣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
年1月—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的面部花斑癣患儿共16例。其中13例为2个月~2岁之间婴幼儿,男女比8:5;8例患儿在面部使用过化妆品后发生(表1)。16例花斑癣患儿日常卫生条件均良好,无免疫缺陷病,无家族皮肤病史。真菌检查:对16例患儿进行皮损真菌镜检,其中15例患儿均见真菌孢子及菌丝,1例未检出真菌孢子及菌丝,该患者就诊前已使用抗真菌药物(具体不详)。
1.2皮损特点16例患儿皮损均表现为多发性色素减退斑,未见红斑或色素沉着斑片。色素减退斑约绿豆至黄豆大,边界清楚。大多数皮损相互独立,仅有2例病程长者可见部分皮损融合,部分皮损覆少许薄屑,周围无色素沉着(图1)。一般在皮损发现后1周内就诊。
1.3治疗与随访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适量涂抹于患处,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真菌检查均阴性,有效率%。皮损大多可复色,复色时间平均2周~2个月,随访14例3个月~3年均未见复发。
2讨论
花斑癣在炎热潮湿的热带国家发病率较高,在温带气候中也是一种常见病。花斑癣的致病菌是马拉色菌,现已将马拉色菌属分为7种,分别为糠秕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脂漏马拉色菌、限制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及钝形马拉色菌等。糠批马拉色菌早期研究被确定为花斑癣病原菌,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球形马拉色菌为其致病菌[1],常作为惟一的致病菌作用于皮损,有高水平的酯酶和脂肪酶活性,可能是其成为致病菌的重要原因之一[2]。面部花斑癣多发于婴幼儿,极少发生在成人,而且婴幼儿的花斑癣发生部位也主要发生于面部,这与临床研究结果相符,马拉色菌在新生儿皮肤定植最早发生在出生后的第1天内,额和面颊培养阳性率最高,并且新生儿和母亲皮肤马拉色菌菌种具有一致性[3]。因此婴幼儿面部花斑癣的发生可能与母亲接触有一定影响。Terragni等[4]在例面部花斑癣的研究中发现仅有3.7%发生在成人,大部分在20岁以下,无超过50岁的患者。成人面部泛发性花斑癣经常与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同时发生[5]。本文报道的面部花斑癣性别比例略有差异。有文献报道成人面部花斑癣女性多于男性,而婴幼儿男女相同,其原因可能与成人女性化妆品接触概率明显高于男性,特别是在面部使用含棕榈油或可可脂的化妆品会显著增加花斑癣的发生率[4]。小儿面部花斑癣无性别差异可能与无明显性激素分泌有关。面部花斑癣主要发生于额部,面颊部、眉间及颏部等部位[4],Aspiroz等[2]研究表明球形马拉色菌不单独寄生于健康的躯干、肩部皮肤,仅有少部分(12%的样本)寄生于额部,认为球形马拉色菌是花斑癣的致病菌。也有研究表明60.7%(28例中的17例)成人男性面部花斑癣患者主要发生于有胡须部位,并且76.5%伴有胡须脱落或斑秃[6]。新生儿额部马拉色菌定植率最高,与新生儿期该部位皮脂分泌旺盛相对应,提示马拉色菌在新生儿皮肤定植部位与局部的皮脂分泌状态有关[3]。
本文报道的面部花斑癣均为色素减退性皮损,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4]。陶诗沁等[7]研究发现马拉色菌的菌株产色反应和种属分类可能无必然的联系,皮损色素的深浅可能与色氨酸多少有关,面部皮肤中色氨酸浓度可能较低导致皮损为色素减退斑。Park等[8]研究发现,马拉色菌的菌种不在皮损色素差异上起决定性作用,可能是马拉色菌与皮肤屏障相互作用,通过黑素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导致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陈菊萍等[9]通过球形马拉色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株共培养,培养液可促进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素含量,提示球形马拉色菌可能与花斑癣色素改变有关。文献指出面部花斑癣可能与球形马拉色菌感染关系密切[9],然而面部皮损多数是色素减退性,因此球形马拉色菌与面部花斑癣的色素改变及皮肤色氨酸含量对色素改变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发生于躯干部花斑癣比较,面部花斑癣皮损复色时间明显减少,且不易复发。本文报道的16例患儿复色时间平均2周~2个月,14例随访3个月~3年均未见复发,可能与面部暴光时间长有关,也可能与面部黑素细胞对促黑细胞激素的反应较其他部位敏感有关[10]。面部色素减退性花斑癣极易漏诊或误诊,特别是需要与白色糠疹、炎症后色素减退及白癜风等进行鉴别,也需要与一些先天性色素减退斑如斑驳病、结节性硬化症、贫血痣或无色素痣等进行鉴别。对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面颈部的色素减退斑,建议常规进行真菌学检查。
参考文献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kn.com/wadzz/8106.html